中秋特刊:靖边老月饼里的团圆密码
靖边城市在线 10-02 19:48 阅读 40620
10月3日的靖边老城,夕阳为街巷的青砖黛瓦镀上暖光,长城路政府广场对面的老琪麦门店早已排起长队,双家湾市场的"老奇香"作坊也飘出胡麻油的醇厚香气,这是属于靖边人的中秋团圆信号,藏在一枚枚老月饼里。
老月饼的团圆密码,藏在老琪麦的匠心传承中。作为"中华糕饼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这家扎根靖边的老字号正用传统工艺唤醒乡愁。操作间里,师傅们将本地小麦粉与滚烫的胡麻油按比例调和,用拳头反复捶打面团而非揉搓,避免起筋影响口感。陶盆中,滩枣泥与炒熟的核桃、杏仁、葵花籽仁拌匀,这是刻在靖边人记忆里的经典馅料。烤箱中,月饼在精准控温下慢慢上色,出炉后刷上蛋黄液再复烤,形成带着光泽的酥壳,咬开时果仁的脆与枣泥的甜在口中层层化开。从土月饼系列到创新的红枣酥、雪花酥,老琪麦用"老滋味·新食尚"延续着团圆味道。
老月饼的团圆密码,写在街巷店铺的烟火里。东新街的"老奇香"作坊里,老板娘正守在碳火旁翻动月饼,案板上刚脱模的月饼印着"福"字花纹,芝麻与花生的香气漫出店门。中心街道的老字号店铺更显热闹,五位师傅分工协作,擀皮、包馅、倒模子一气呵成,半小时就有一炉金黄的月饼出炉,刚摆上柜台就被市民围住,"五仁馅料足,是小时候的味道",李女士边说边挑了两盒礼盒。这些店铺虽没有老琪麦的诸多荣誉,却用代代相传的手艺,将团圆的滋味融进日常。
老月饼的团圆密码,落在月下分食的仪式中。当月光洒遍院子,靖边人家会在供桌上摆好月饼、沙棘果与苹果"祭月"。仪式结束后,月饼按人口均分,在外打拼的游子那份总会被特意留着,用保鲜盒装好冻在冰箱里。老人们捧着老琪麦的五仁月饼,说起过去物资匮乏时,中秋分一块月饼就要全家分享的故事;孩子们则偏爱"老奇香"的芝麻小月饼,一口一个满是香甜。月光下,饼皮簌簌掉落的声响与笑声交织,成了最动人的团圆注脚。
从老琪麦的现代化车间到街巷的手工作坊,靖边老月饼的制作场景或许在变,但那股烟火气与团圆心从未改变。10月3日的月光下,这枚带着黄土地风物的月饼,正悄悄诉说着靖边人最珍视的团圆密码。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