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公安:“管事式巡逻”真“靠谱”!
09-04 10:20 阅读 2658
夜市收摊,暑气未消。民生路上,巡逻民警孙瑞和搭档小刘一头扎进周边小区,干起了“活儿”。“咔哒”一拉,车门开了,孙瑞随即电话联系车主到达现场锁门—这是他们当晚巡逻第三次“管事”。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以来,靖边公安探索“管事式巡逻”机制,让夏夜有了更实在的安全感:路面见警率提高,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
从路过到盯紧:细节入手的“巡逻+”
秋夜微风起,新区运动公园已是人声鼎沸,霓虹灯下,摊主们忙着张罗生意,食客们举杯畅谈,夜市的烟火气正袅袅升腾。此时,红蓝警灯交织闪烁,夜巡工作便正式开启。
“以前巡逻是走几圈,现在是找事管。”西郊派出所民警孙瑞手里的巡逻《任务清单》记满了细节:7月22日提醒2户住户锁好电动车,7月24日帮走失小孩找到家人,8月5日提醒民生路某店铺更换消防栓。这正是“管事式巡逻”的核心所在:民警在巡逻途中见事管事,同步排查“九小场所”和沿街店铺的用电用气安全,并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从细节入手的“巡逻+”模式,正构筑起覆盖全城的安全防护网。
“今年7月开始,我们全面启动城区巡逻防控联动机制,统筹巡特警、交警、派出所和机关警力,灵活运用车巡、步巡和驻停巡逻模式,提高见警率、管事率。”靖边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道,管事不是额外任务,是“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的具象化。
遇到突发情况时,巡逻警力的“快反能力”更显关键。7月15日傍晚,新区宇文路和文化路交通信号灯十字路口,一孩童瘫坐在路边,腿部鲜血直流,情况危急。交警大队巡逻民警见状,立即助家人将伤者抬上车,送往医院救治。
这种“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的动中备勤机制,让警力在街面实现就近处置,既将被动接警转化为主动处警,又让巡逻与服务深度融合。调解纠纷、回应求助、现场处置……如今的巡逻队伍,已成为群众身边的“即时响应站”。
从说教到融入:守护藏在灯火阑珊处
在守护安全的同时,巡逻队伍还化身流动的“安全课堂”,多措并举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引导群众增强安全意识。
“陌生链接点不得,转账退费更是要不得。”夜晚的“清爽榆林 阜美靖边”提振消费季活动现场,灯火阑珊,巡逻民辅警向前来游玩的群众开展反诈宣传。这是“管事式巡逻”民警的另一重身份:流动宣传员。不同于以往发传单的方式,民警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让安全意识随巡逻脚步融入群众日常。
在夏夜治安集中清查行动中,民警现场开讲,用本地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讲防范;在下晚自习校门口,民警带着禁毒宣传册开"小课堂",让孩子看见危害;针对不戴头盔、乱停乱放、超员、逆行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交警在路口“开盲盒”,尽力让安全交通知识入脑入心。
从露馅到抓捕:安全感源于看得见的精准打击
“管事式巡逻”的威慑力,更在精准打击中持续释放。
8月14日19时,东郊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开展巡逻走访工作时,发现一男子言辞闪烁,民警敏锐察觉到异常,不动声色将该男子信息发送至综合指挥室核查。经核查,该男子系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分局上网追逃的犯罪嫌疑人高某,随即将其控制。
这样的“巡逻擒人”正是“巡逻防控联动机制”发挥有力作用的缩影。“两队一室”改革后,派出所实现社区警务信息“一张网”、指挥“一张图”、勤务“一盘棋”,形成“警情+民情+信息”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工作机制,极大提升了警务运行效能和核心战斗力。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靖边县街面违法犯罪同比下降12.5%,抓现行同比上升5.6%,平安底色愈发鲜明。
巡逻民警的“管事清单”里,还有不少暖心事:东郊派出所深夜寻回迷路老人,张家畔派出所及时救助犯病游客,海则滩派出所把溜坡的机动车紧急刹住,巡特警的“护学岗”成了孩子放学时的“安全符号”……这些事被群众口口相传,成为茶余饭后的热聊话题,有些事还写进了给派出所的感谢信里,字里行间都是“踏实”二字。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