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熊光明,男,1972年1月生,靖边县海则滩镇人,中共党员,现任海则滩镇海则滩村村委会主任。
少小离乡创家业,而立归田续辉煌。年少时由于家庭贫寒,不得不早早辍学在家务农,从小遍尝人间辛酸的他境况转变后最见不得别人受苦,于是资助贫困学生、看望年老乡亲、为学校捐赠图书、为村民争取产业项目等等无不争先恐后、竭尽所能,体现了他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和奉献乡里乐于助人的精神本质。
熊光明在家里行三,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聪明懂事的他早早便主动放弃了学业参加劳动,这在全村曾引起不小的轰动。1993年,年仅21岁的他曾独自一人擒获偷盗村民变压器的团伙,并因此得到县上的表彰奖励。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他有更加高远的志向,为了尽快改变家庭、改变命运,熊光明20岁出头便怀揣梦想离开家乡只身远赴西藏,开始了十几年的打拼生涯。打工期间,先后从事过保安、司机等工作。十几年后,虽然还不到40岁年纪,但凭着他坚强的意志、永不服输的信念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以及凡事先人后己乐于奉献的精神,一次次使他攀登事业高峰。自己创业后从事运输、建筑等行业,事业上风生水起,由一名普通的打工娃摇身一变成为一位企业家。
虽然谈不上腰缠万贯,但也是小有成就、今非昔比。2010年春节返乡探亲时,他发现像他这样的外出青年越来越多了,家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了。由于同样的经历使得他对于那些外出务工人员的境遇感同身受。于是,他立即自费买来米面看望了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也就在这时,他深藏心底多年的想法日渐强烈,由于心中满怀着对家乡的挚爱和对家乡父老的眷恋,虽然西藏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而且自己已经在那里安家,但他仍然说服家人决定放弃那里的一切返回靖边——他要为自己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因为多年的外出生活让他深深体会到背井离乡的酸楚,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迅速发展起来,让和他一样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不用再像他一样背负“少小离家老大回”辛酸和无奈。
2011年,他回来了。回家后立即与海则滩九年制学校联系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直至毕业。同时立即着手在自己的家乡开始二次创业。创业初始他就把目光聚焦在农业上,因为他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家乡海则滩竟然拥有发展现代农业独特的优势——土地广阔、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地下水位低,而村民缺少的除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和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观念。多方努力后他承包了近500亩土地,开始了标准化马铃薯种植的尝试。平整土地、购买设备、聘请技术员等几乎用完了他所有的继续,乡亲们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为他捏着一把汗。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二次创业当年便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让熊光明在乡亲们中间一时俨然成为明星。同年,由于他为人正直、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乡亲们认为值得信赖,同时也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于是,同年他当选为海则滩村委会主任。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他一刻也没有松懈,时刻奔走在为全村的发展致富而奋斗的路上。
经过努力,他先后为全村实施节水灌溉项目8000亩、平整土地2500亩、硬化生产道路16千米、改善住房58户、建设设施拱棚100亩、改造猪舍40余户并发展规模化养殖15户、实施产能提升项目900亩。在他的带动努力下,村容整洁了、环境改善了、产能提升了,更重要的是乡亲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海则滩村人均纯收入从他接任村主任的2011年不足1.1万元到2016年已经突破1.8万元。他也曾由于工作扎实、业绩突出多次受到县、镇表彰奖励。然而,无论工作多忙,他都没有忘记帮助别人。2013年,为九年制学校赠送价值1万元图书;2016年,全额自费为本村贫困户申世祥修建了住房;2017年为九年制学校15名贫困学生赠送校服并资助贫困学生4名。
作为海则滩村的当家人,熊光明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他似乎又是失败的,因为他自己的事业看上去正在连年“缩水”。但是他无怨无悔,因为这正是他返乡创业所期望看到的,他也正在与他的村子一道走向更大的辉煌。